在荣成学院机械工程系,杨东宇副教授深耕讲坛十四载,以教学竞赛为突破口,一路攻坚省级、国家级课程。获得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、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殊荣,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,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,用对教育的赤诚与对课程建设的执着,书写了从赛场到课程巅峰的奋进答卷。
赛事破局:从“畏难” 到 “攻坚”
曾经,杨东宇老师和许多一线教师有着同样的看法—— 认为教学比赛不过是“花架子”,难以对日常教学形成实质指导。因此,面对各类教学赛事时,她内心存有畏难情绪。直到系里老教师的一番鼓励,彻底扭转了她的想法:“你不是为自己参赛,是要为系里争荣誉,更要给年轻教师树榜样。” 这份沉甸甸的责任,让她放下顾虑,毅然报名参加了学院的教学比赛,并幸运地突围入选校赛。
校赛场上,她凭借扎实的教学积淀顺利突围,跻身省赛。省赛筹备阶段,教学副院长亲自逐页批注教学大纲,红笔圈注的“教学目标需更贴合工程实践”让她茅塞顿开;教学专家的点评“互动设计可更贴近学生认知”,促使她连夜重排教学环节。从教学方法到评价体系,对课程进行了数次修改——凌晨三点的书房,电脑屏幕的光映着她布满血丝的眼,只为让每个教学环节都经得起推敲。
最终,在教学创新大赛的省赛中,她讲授的《机械原理》课程,以空间站机械臂结构为鲜活工程案例,将国家重大工程背后的奋斗故事与机械原理知识巧妙融合,在解析机构运动规律时,自然融入“大国工匠”的坚守与担当,让思政元素如春雨般浸润课堂;同时,她借助超星学习通工具实时发起互动问答,学生们通过扫码提交解题思路,屏幕上跳动的答案与她即时的点评碰撞出思维火花,让抽象的机械知识变得可触可感。最终,在学院领导的统筹推动与教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,杨老师在这次教学创新大赛中一举斩获省级一等奖,并成功拿到冲击国赛的入场券。备战国赛的日子里,她反复打磨教学环节,同事们的每一条建议都被她视若珍宝,最终在国赛中交出亮眼答卷获得了三等奖,更重要的是,赛事中汲取的新理念如源头活水,为后续课程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杨东宇老师2025年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晋级赛


杨东宇老师部分获奖证书
三级跃迁:从省级到国家级,申报路上的硬核积累
凭借在各类赛事中积累的经验、斩获的奖项以及打磨完善的教学体系,杨老师先后启动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工作。
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时,她将赛事中提炼的“思政融入要润物无声”理念落到实处。在《机械原理》课程中,她深挖各章节的思政元素,以国家重大工程为案例,既解析机械构造的原理,又讲述工程师们的报国故事,让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;讲解“凸轮机构”时,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速精密凸轮生产线案例,讲述科研人员历时五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艰辛历程,当学生们看到生产线运转时凸轮与从动件精准配合的画面,不仅理解了“压力角”“基圆半径”等参数的实际意义,更被科研人员“啃硬骨头”的精神打动;分析“连杆机构”时,结合卫星太阳能板展开机构的设计历程,从最初的方案构想、无数次的故障排查到最终成功应用于卫星发射,让学生在掌握机构特性的同时,深刻体会“科技报国”的分量。她还编写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集,精准规划每节课的思政融入点与实施路径,如在“齿轮机构”章节,通过分析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与应用,引导学生树立“强国有我”的责任担当,让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实现无缝衔接。最终,《机械原理》凭借鲜明的思政特色与扎实的教学实施,成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
冲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时,她协同团队教师系统整合《机械原理》的多年教学资源:依托赛事打磨的标准化习题库与试卷库,包含300余道覆盖各章节的题目,从基础概念的辨析到复杂机构的运动分析,题型多样且难度梯度合理,为课程考核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支撑;升级线上教学资源,累计录制40余个教学视频,从“机构组成原理”的基本概念讲解,到“机构设计与分析”的实操指导,每个视频都经过反复打磨,构建起完整的自主学习指导体系;搭建本校《机械原理》SPOC课程,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深度融合,形成“课前预习(观看视频+完成题库练习)、课中学习(案例研讨+互动实验)、课后复习(拓展资料+在线答疑)”的全链条学习支撑。这些在赛事中不断优化的资源,不仅提升了日常教学效率,更在申报材料中充分展现了课程的系统性与创新性,使《机械原理》顺利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。

课堂互动
冲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阶段,她带领团队进一步升级《机械原理》课程:完善SPOC平台的“课前——课中——课后” 全链条体系,更新完善工程案例库,将机械设计、毕业设计中涉及的机械系统设计内容与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深度融合,引导学生建立机械设计整体观。申报材料准备时,她逐字核对申报书的每一项内容,大到课程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契合度,小到每个知识点对应的授课视频片段,确保40余个授课视频与申报书描述一一对应,从“机构创新设计”的教学目标到“机械动力学”的教学效果分析,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呈现。历经层层评审,《机械原理》终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殊荣。
谈及申报过程中最触动她的瞬间,杨老师提到一位匿名专家的评审意见:“《机械原理》课程建设非常好,虽然负责人是讲师,但看得出对课程的热爱,团队对课程的设计有高度、有实践、有理念、有成效。授课视频也和申报书一一对应,非常好。”她说,当时读到这段文字时,自己忍不住热泪盈眶。这不仅是对《机械原理》课程建设的肯定,更是对她十几年默默坚守的认可——那些为优化课程教学而熬过的无数个深夜,终究没有白费。

教师节表彰大会上,杨东宇老师代表威海校区领奖
从赛事淬炼到课程加冕,杨老师与《机械原理》的十四载同行,印证了一个道理:深耕一堂课,打磨一门课,终将让平凡的教学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!